《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校长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育人共同体:集聚三位一体育人合力

    《指南》里提到要协同育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天长小学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班主任通过家访、电话访问、建立QQ群、微信沟通等方式与家庭经常联系,互相反映学生表现情况和提出教育建议。每个学期利用家长会、“家长会客厅”、每月的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情况,倾听家长意见,以提高教育效益。尤其是每月一次的“家长会客厅”活动,就是通过机制运行的方式,让教师和家长共同讨论一个月中孩子出现的成长问题,将很多育人的问题解决在了萌芽阶段。

《指南》吹响立德树人的冲锋号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杨培明

    作为广大基层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指南》要求,需要凝练教育思想,弘扬先进教育理念,继承学校文化传统,建构校本德育体系,建立长效德育机制。应着力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教育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价值引领,体现在对完整的人的塑造,促进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进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人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成就人生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方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开展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道德发展水平,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务求实效、入脑入心。

    以机制建设为重点

    德育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指南》相当大的篇幅围绕德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展开,如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创新途径和载体”等等。德育工作还需要从学校治理上下功夫,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机制。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学校实际工作中“重分数、轻育人”的局面,必须改变“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高考选拔机制,建立过程性、发展性、写实性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基于全面质量的教师评价机制,突出育人导向;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应该重视德育科研工作队伍建设,让中小学德育从丰富的实践走向理论自觉,建立有效的德育科研机制。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平台和跑道,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需要整体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确保德育目标全面落实。这就需要整体建构包括德育课程在内的学校课程体系,从课程规划到实施、评价,统筹安排,将德育活动和主题实践纳入到课程体系范畴,全面实施,整体推进,科学评价;在德育课程的实施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全面发展,在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上锻炼成才;要充分发挥体育、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育人。

做德育工作的践行者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 赵彦

    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德育培养应贯穿始终,不遗点滴。作为一名小学德育工作者,我深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也迫切感受到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更高层面的引领与指导。

    德育课程育人

    《指南》中提出要实践育人,开展各类主题实践。中关村第四小学在发挥品德课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同时注重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大眼睛”系列课程之“小脚丫走北京”的开设始于2009年,其前身是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简单的社会实践、春秋游等活动走向校本德育课程,课程结构也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性实践。“大眼睛”游学课程包括资源开发、目标统整、内容设计与实施、评价等环节。“大眼睛”游学课程的目标分为“行为品质”目标和“学习能力”目标两个方面,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大眼睛”游学课程历经近8年的充实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计紧密结合北京人文、历史和文化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努力突出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主题活动育人

    《指南》强调活动育人。“四小少年看世界”是中关村第四小学六年级少先队员们的传统活动,通过讨论地区、国家和国际新闻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对于多元世界的理解,使之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视野,为成为“忠于祖国,做负责任的未来世界公民”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搜集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批判思考与学习创新、团队协作与交流表达的能力。“四小少年看世界”少先队主题活动在中关村第四小学已经开展了7年。学校少先队通过日常教育活动与少先队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增进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培养有担当、负责任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维能力的未来世界公民!

    校园节日育人

    《指南》提出要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关村第四小学设立了许多自己的节日,如“电影日”“双胞胎日”“书窝日”“义卖日”“交换日”“感恩日”“帽子日”。如“书窝日”里,学校操场布满形态各异的小书窝,有的是帐篷,有的是吊床,有的是废弃的纸箱子,而书窝里,则藏着一个个认真读书的“小书虫”;“交换日”里,学生们拿来各自的物品互相交换,还有不认识的学生互相交换思想……

    中关村第四小学的“校园节日”课程为学生们创造了公共生活空间,它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我们:充实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非是宏大命题,它可以存在于每一项具体的教育行为里。

家校合作 全方位多渠道落实《指南》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武杰

    家校合作育人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指导原则与重要途径。

    《指南》要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就要求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学校需要组织家长与学生一起开展学习优良家训、传承优良家风活动;组织开展家教论坛、家教沙龙,办好家长学校,科学开设家教课程,提高家长素质;培植健康家庭教育理念,建设和谐家庭。

    实施家校合作育人需要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指南》指出:要形成“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协同配合”。这就要求建设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教育、监督教育、支持教育、理解教育、学会教育。建设学校、年级、班级和社区家长委员会;实施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委会主任值班日、家长安全巡查日制度;完善家长列席学校办公会,参与教师评价,参与学生评价机制。要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家校合作育人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教育力量。学校教育要重视生活教育、实践育人,要坚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只有家校共育,才能形成育人合力,才能保证《指南》的有效落实。具体而言,家校合作应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养成良好心态、塑造健全人格。

    建立落实《指南》常态化育人机制,离不开家长的合作与参与。学校要把《指南》印发给每一个家庭,让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学校要引导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合格家长、合格父母。学校要建设成长共同体,促进家长、学生、教师共成长,探索现代家校合作育人新途径。学校要利用“互联网+”,建设家校合作德育平台,开设学校微信公众号,在有关媒体上进行《指南》的宣传和学习报道,并通过相关信息技术手段,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学习、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学校要利用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学科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指南》,将实施《指南》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将落实《指南》情况纳入教师与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